來源:《科技中國》 作者:吳思瑾
摘要:煤化工行業(yè)對于國民經濟的發(fā)展曾經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然而其產生的焦化廢水污染問題也不容忽視,每年我國煤化工焦化廢水排水量高達幾億噸,這些廢水污染危害,毒性大,濃度高,影響范圍大。本文主要針對煤化工中焦化廢水的污染控制措施進行分析。
關鍵詞:煤化工;焦化廢水;污染控制措施
煤化工是我國的重要產業(yè),但是在生產過程中會排出大量的廢水,這些廢水有著較大的污染,為了控制污染,需要針對煤化工生產中的各個步驟采用針對性的防控措施。就目前來看,我國煤化工焦化廢水污染的控制中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以下就針對這一問題展開分析。
1 煤化工焦化廢水污染的危害
在現行的煤化工產業(yè)中,焦化廢水的污染非常嚴重,每年我國煤化工焦化廢水排水量高達幾億噸,這些廢水污染危害,毒性大,濃度高,影響范圍大。此外,焦化廢水中有大量的氨氮合物,也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不利的影響。煤化工生產過程中會涉及氰、硫、氮等化學物質,經過處理后,會生成各類有毒物質,常見的有鹵代烴、多環(huán)芳烴等等,危害的治理難度非常大。
2 煤化工中焦化廢水的污染控制技術
2.1 物化預處理法
對于煤化工焦化廢水,預處理非常重要,由于這些廢水的水質復雜,因此,必須要根據水質的情況來采取預處理措施,保證水質可以滿足后續(xù)要求,具體的預處理法有蒸氨、脫酚、除油、有毒物質的降解等等。如果廢水中部分物質濃度過高,就會出現神經毒性。如某化工焦化廢水中酚、H2S、NH3的含量較高,就可以使用雙塔汽來去除其中的大部分H2S、NH3。為了提高焦化廢水的可生化性,需要提前分解和去除其中的大分子,有研究人員將環(huán)己烷與正辛醇用作萃取劑,采取生物處理法提高了COD的去除率。另有研究人員對焦化廢水采用有機膨脹土進行處理,起到了良好的吸附性作用,提高了B/C值。
2.2 生物處理法
生物處理法環(huán)保、簡單,一直在煤化工焦化廢水的處理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代表性的有UASB、SBR、A/O等。
在煤化工焦化廢水中,有大量的酚、氨氮與COD,很多物質的降解難度高,為了達到理想的處理效果,必須要推行生物處理法。煤化工焦化廢水的生物處理工藝一般采用A/O法,為了強化處理效果,需要在此基礎上強化菌種的優(yōu)選,使用高效菌種與微生物反應器。關于生物處理法,從內容上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關鍵菌群結構以及功能。其主要是將微生物作為核心的研究。
2.3 深度處理法
煤化工中焦化廢水中有大量的難降解物質,在應用生物處理法之后,依然有一些物質無法降解,因此,必須要進行深度處理。深度處理就是為了促使廢水達標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深度處理措施,如吸附法、混凝法、高級氧化法。焦化廢水帶有多層級的污染,這些物質變更范圍也偏大。采納常規(guī)途徑,很難全面辨識固有的水質特性。污水之中的酚類、對應氨氮物質固有的含量都偏高,歷經初始的預處理,可以生物降解。然而,多環(huán)芳烴及偏少比值的二噁英、各類鹵代烴帶有更高的這類毒性,也潛藏著更廣范疇的生態(tài)威脅。處理進程之中,它們抑制住了微生物特有的常規(guī)作用。COD特有的這類構成成分凸顯了必要價值。深層處理技術,應考量必備的懸浮組分、對應膠體組分、帶有溶解特性的這類組分。有著還原特性的偏多無機物,也被涵蓋在內。
3 煤化工中焦化廢水污染處理的發(fā)展方向
雖然煤化工中焦化廢水處理技術已經發(fā)展成熟,但是其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下一階段下,應該進一步改善預處理工藝,改革現有的蒸氨、脫酚、除油技術,加強預處理,提升焦化廢水的可生化性能,為后續(xù)的生物處理提供便捷,減輕深度處理負擔,降低處理成本。為了滿足可操作性和經濟性的要求,水解酸化就是一種很好的處理方式。有學者利用水解MBR工藝進行處理,結果顯示,在水解酸化段處理5h之后,廢水中CODCr/BOD5從原先的0.11上升到了后來的0.31,系統也更加的穩(wěn)定。此外,焦化廢水的成分復雜,在下一階段下,應該積極利用優(yōu)勢菌種與新型反應器來提高處理效果。在深度處理工藝的選擇上,可以根據水質情況與排放標準來決定,如果深度處理效果較好,可以不采用后續(xù)處理法,后續(xù)處理法方便,需要進一步開發(fā)高效混凝沉淀技術,推行價格低廉的再生吸附劑,解決成本高、經濟性能不理想的問題。
4 結語
煤化工中焦化廢水有大量的有毒物質,危害非常大,對于煤化工焦化廢水的處理,需要深入分析其成分與處理要求,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適宜的處理技術。加強對各類環(huán)境條件下煤化工焦化廢水成分的分析,評估廢水的安全性,提升污染處理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懿,孔德洋,單正軍,譚麗超. 加速溶劑萃取-固相萃取凈化-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測定土壤中11種全氟化合物[J]. 環(huán)境化學. 2012(01)
[2] 李文超,王永花,孫成,楊紹貴. 分子印跡技術與固相微萃取技術聯用的研究進展[J]. 環(huán)境化學. 2011(09)
[3] 韋朝海,張小璇,任源,胡蕓,吳海珍.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水污染控制:吸附富集、生物降解與過程分析[J]. 環(huán)境化學. 2011(01)
[4] 張小璇,任源,賀明和,張伏中,彭麗花,韋朝海,朱伍坤,曾渭初,張偉. 污水處理廠尾水中有機氯化物的活性炭吸附深度處理[J].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