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手機更新換代是越來越快。往往是新買的手機還沒用幾天,又出最新款了。根據調查,現在50%的用戶每18個月就會換機,所以家里的舊手機就越來越多?,F在全國的廢舊手機高達10億部,扔了可惜,不扔,放在家里呢,也就被束之高閣。這廢舊手機的出路,還真得好好想想辦法了。
廢舊手機回收:“能開機的話四塊,不能開機兩塊”
在濟南市的一家手機市場里,幾乎每個柜臺都擺著“回收舊手機”的字樣。盡管有的打出了“高價”回收的招牌,但其實價格低得可憐。
一個原價1000元左右的國產手機,即使沒有任何故障,一年后只能賣個幾十塊。商戶們說,他們回收手機主要是當二手手機再賣,像這種低端機基本沒有什么市場。而更老一些的非智能機就更不受待見了,有的商戶壓根就跟不做這種生意。
《調查》記者走了十幾家店,都沒把手里的老手機出手,同樣是舊手機,待遇咋就差距這么大呢?在濟南一家大型商場里,記者找到了一家專門做手機回收的店面,這里能收購這種老舊手機,只不過價格也是相當的低,“能開機的話四塊,不能開機兩塊”。
一個手機,只給幾塊錢,還不夠來回的車費的呢?舊手機怎么這么不受待見呢?根據數據顯示,光2016年,我國手機市場上新機型1446款,出貨量5.6億部,現在消費者又都追求新功能、新款式,所以手機真正回收利用率只有2%。無奈之下,絕大部分舊都被當做電子垃圾處理了。
廢舊手機回收利用少,大都被當做電子垃圾處理
那這些廢舊手機回收之后將會流向哪里?又是怎么處理的呢?根據回收商的指點,記者一路追蹤,這回收的手機被運到了河南商丘市觀堂鄉(xiāng)宋樓村一帶。在很多村民的院子里都堆放著大量廢舊塑料殼,還有一些碎塑料片放在了路上。這是當地很多人家都從事的一項產業(yè)——拆解電子產品。
這些廢舊塑料基本上都來自于電子電器設備的塑料外殼,回收的第一步就是把這些塑料外殼拆解下來。就在記者調查的這家院子里,就有五六個工人在拆廢舊電子產品。
這里的各類廢舊電器來自于全國各地的廢品收購點,上游企業(yè),有的甚至是進口的“洋垃圾”。
廢舊電器的塑料外殼對他們來說是可以利用的原材料,那么剩下的電路板等電子垃圾就成了一種可以出售的副產品。看到記者對這些電子垃圾感興趣,有村民十分熱情地介紹起來,“這里都是好東西,你看這是電容,處理器,都是好東西?!?/p>
記者在這里發(fā)現,大多數村民會把電路板拆下來以后就不分種類地堆在一起,他們稱之為“雜板”,少數人會把電路板再次分類,如手機板,電腦的主板,這種能賣個好點的價錢。
幾乎每個村民都急于把手里的廢舊電路板出售,價格也很好商量,一問才知道,這都是迫于當地環(huán)保部門的壓力。
村民們說,不僅僅在當地,現在與電子垃圾相關的整個行業(yè)都被帶上了環(huán)保的緊箍咒,不管是哪個環(huán)節(jié)的從業(yè)者,日子都不好過。
有村民說,前幾年當地還有一家處理電子垃圾的小廠,但也在環(huán)保部門的打擊下關停了。現在他們拆解產生的電子垃圾只能外運,交給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企業(yè)去處理。
拆解手機面臨發(fā)展之痛:“晚上睡覺都能被熏醒”
2011年實施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中,明確了對冰箱、電視機、洗衣機和電腦等電子垃圾處理的補貼政策,但手機并不在列。沒有相關的政策和補貼,手機回收就依然停留在粗放型的產業(yè)階段。而就在前不久,網上一段關于廣東一個小鎮(zhèn)通過廢舊手機煉黃金,居民暴富的視頻,又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視頻中所描述的場景,發(fā)生在廣東省汕頭市練江邊的貴嶼鎮(zhèn),這里是全國最主要的廢舊手機回收地。雖然當地因為手機主板煉金而迅速暴富,但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因此當地的土壤和水源遭受到了嚴重的污染,貴嶼因此也被稱為“世界上最毒的地方”。
網絡視頻中,所展現的污染場面令人震驚,難道舊手機的最終宿命只會是破壞環(huán)境嗎?隨后記者趕到了廣東貴嶼進行調查。走在街頭,偶爾還能發(fā)現一些工人在拆解電路板,一看到有記者接近,他們顯得都十分警惕。
記者轉了一圈,這種拆解電路板的作坊在鎮(zhèn)上并不多,而大面積污染的情況似乎也消失了,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貴嶼循環(huán)經濟產業(yè)園管委會副主任鄭金雄告訴記者,網上的那些炒作,特別是有些公司負責人也沒來過,通過聽說,發(fā)表不負責任的言辭誤導群眾,讓人認為貴嶼遍地是黃金。歡迎他們來指導參觀,我們虛心接受。
雖然這位負責人極力否認網絡視頻的真實性,但他也承認,關于電子垃圾毀壞環(huán)境的情況,的確曾是當地發(fā)展難以掩蓋的創(chuàng)傷。因為地勢原因,貴嶼歷史上這里經常發(fā)生嚴重內澇,并不適宜進行農業(yè)生產。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貴嶼人為了生活,開始另謀出路。
沒人能記得當年是誰第一次把廢舊電器收回來拆解,但是很快就有人就發(fā)現了這里面的商機。群眾開始不再收購其他廢品,專門做起了全球電子垃圾的生意。
鄭金雄介紹,大約在2000年左右,有外地來的工人發(fā)現,這樣簡單拆了賣賺不到什么錢,就開始從里面提取貴重金屬,金銀鈀等等,那時候市場價格比較高,利潤比較大。
從電子垃圾中提取貴重金屬,這項新的產業(yè)讓貴嶼迅速繁榮起來,全國各地的客商和工人云集這里。也就從那時候開始,貴嶼有了一個“電子垃圾之都”的名號。
然而,電子垃圾給貴嶼帶來財富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污染。當地用的煉金法是用火燒電路板后,通過酸洗將金屬溶于王水,再逐步析出銅,銀,金,鈀等貴金屬。這項技術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200多年前的古波斯,用這樣原始的方法處理電子垃圾,產生的污染可想而知。
鄭金雄說:“當年那個情況,我們車一進貴嶼,就是一股辣味和酸味,后來了解那是焚燒和酸洗的問道混合在一起。人家外地人一來貴嶼就說真是怕了,印象深刻?!?/p>
從當時拍攝的照片來看,當時貴嶼的很多街道和河道里都堆滿了各種電子垃圾,有的地方因為焚燒了太多垃圾,地面都變成了黑色。那個時候,貴嶼的空氣土壤和水幾乎受到了全面的污染。住上豪宅,開上豪車的貴嶼人卻沒過上更好的生活,他們自己坐不住了。
鄭金雄說,2011年底的時候,發(fā)生過群眾大半夜跑到鎮(zhèn)政府要找領導,要求還我新鮮空氣。那時候真是受不了,包括我本人。晚上睡覺都能被熏醒了,至少得喝一次白開水才能睡著。
當地環(huán)保部門已經注意到貴嶼的問題,但是由于從事這項產業(yè)的基本以家庭式作坊為主,整體規(guī)模大而分散,早年的治理基本沒起到什么作用。
廣東省汕頭市貴嶼鎮(zhèn)鎮(zhèn)長鄭曉賓說:“因為之前沒有經驗,所以管理就比較無序?!?/p>
鄭金雄說:“為什么管不了,那個酸洗和焚燒的跟環(huán)保玩貓捉老鼠,那時候有個傍晚現象和下半夜現象,就是我們下班了,到了后半夜他們出來搞,所以說那時候真是打擊乏力?!?/p>
“堵”與“疏”相結合貴嶼實現經濟與環(huán)境雙贏
隨著電子產品使用爆發(fā)性的增長,如果當地繼續(xù)如此拆解來自全球的電子垃圾,那當地將無法適宜生存,這個“電子垃圾之都”開始想辦法了。
讓這些人如此緊張的其實是當地政府對電子垃圾產業(yè)的嚴管政策。從2014年開始,當地開始全面取締焚燒和酸洗的作坊,一些零星的一些拆解戶也將被逐步遷入鎮(zhèn)西邊的循環(huán)經濟產業(yè)園。
鄭曉賓說,因為當年也沒有什么經驗可以借鑒,我們也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調研,最后確定就是建設園區(qū),入園管理這么一個方案。
為了改變電子垃圾產業(yè)無序發(fā)展的情況,當地市區(qū)鎮(zhèn)三級環(huán)保部門聯合公安工商等執(zhí)法部門,對進入貴嶼的電子垃圾來了一次大排查。
鄭曉賓說,我們鎮(zhèn)政府配合執(zhí)法部門,在貴嶼實施網格化管理,在各個路口對這些大貨車進行檢查。如果確實有一定的污染的就要進入園區(qū)管理。
鄭金雄說,把貴嶼所有的重污染的行業(yè)一些地點,全部都掃蕩。一窩蜂地端掉。拆掉了五六個高爐,打掉了累計得有100多個酸洗點。
短短三年間,貴嶼共取締2469家電子拆解戶,偵破涉環(huán)境違法刑事案件14宗,抓獲刑事犯罪嫌疑人22名、行政拘留22人,查扣違法貨物624噸。但治理環(huán)境也不能單靠“堵”的辦法,貴嶼在嚴打的污染的同時,采取了“疏”的手段。
目前貴嶼1243家電子拆解戶組建成29家公司,218家中小塑料造粒戶組建成20家公司,全部進駐入循環(huán)經濟產業(yè)園區(qū)生產。在一家拆解公司的車間記者看到,員工將手機板拆下后,用專用設備將上面的元器件一件件取出,而這些都能用在新手機的生產中。
拆解公司剩下的一些線路板以前就會通過王水煉金的方法提煉重金屬,但是進入園區(qū)后,有專門的處理企業(yè),采用“火法”“濕法”提煉技術進行處理。
經過“堵”與“疏”的結合,貴嶼實現了經濟與環(huán)境的雙贏。去年處理線路板3萬多噸,委托火法冶煉公司加工成銅錠,產量大概有7千噸。所以說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這個“電子垃圾之都”了。
在貴嶼鎮(zhèn)北港河岸邊,對岸已經重新種上了水稻,河道里漂著一些生活垃圾,河水也有些渾濁,但是岸邊的居民表示,比起前幾年,現在的環(huán)境已經改善了太多。
編后:一部小小的舊手機牽出了資源循環(huán)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等大問題。其實世上本沒有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上驳氖?,新版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正式將手機納入其中,隨著補貼政策的到位,舊手機的拆解會逐步納入正軌。但我們更希望的是,舊手機不僅僅可以當做電子垃圾,還可以能有其它更多可利用的地方,走上一條良性循環(huán)之路。
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
特此聲明:
1.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
2. 請文章來源方確保投稿文章內容及其附屬圖片無版權爭議問題,如發(fā)生涉及內容、版權等問題,文章來源方自負相關法律責任。
3.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內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益。